央廣網北京6月21日消息(記者溫飛)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目前,高招錄取工作已陸續展開。從高考開始一直到各類高等學校招生錄取工作結束,要經歷3個月,形成了中國獨有的“高考季”。每逢此時,一些媒體熱衷於炒作高考“狀元”,熱衷於比較各高中學校升學率。日前,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教育廳副廳長張志勇呼籲媒體理性報道,不要炒作高考“狀元”和“升學率”。為什麼高考狀元熱必須降溫?為什麼降溫很難?中央台記者獨家專訪張志勇。
  張志勇說,每逢此時,一些媒體熱衷於炒作高考“狀元”,熱衷於比較各學校升學率,無形中給地方教育工作者和廣大校長、老師施加更大的升學競爭壓力,社會氛圍也由此更加扭曲,極端功利主義的教育觀甚囂塵上。
  張志勇:媒體炒作高考狀元和高考升學率反過來惡化了我們的教育環境。我們的學校在這樣一種炒作下,把升學率看作是辦學的目標。為了追求這個目標,犧牲了孩子的全面發展,健康成長。因為一炒作,政府就要關註,政府關註我們整個教育就為升學率而辦的,已經沒有時間、沒有空間考慮孩子的全面發展了。
  張志勇強調,之所以反對以任何方式宣傳、報道、炒作高考“狀”和升學率,就是不要為極端功利主義的教育政績觀“添油加火”,還教育一個安靜的校園,給教育局長和校長安靜辦學的空間,也給孩子們留下安靜學習、健康成長的空間。
  張志勇:現在有一種觀點就是經濟發展看GDP,教育發展看升學率。孩子的負擔越來越重,我們的教育管理手段越來越功利,就是看考試成績和升學率。家長所希望的要減輕課業負擔,全面發展、個性發展,均衡發展,都沒有空間了。所以我們反對,是因為升學率、高考狀元不是辦學目標,每個孩子的發展才是辦學目標。我們應該通過停止炒作、宣傳高考狀元和高考升學率,給學校留下安靜的辦學空間,給孩子安靜的學習空間。
  近些年來,高考“狀元”形成了一條利益鏈,成為學校、教育輔導機構、企業家爭相追捧的“香餑餑”。有些“狀元”能收穫少則幾萬、多則數十萬元的現金獎勵和各種榮譽;所在學校也提高了社會知名度,為日後爭奪優質生源打下基礎;教育輔導機構則可聘請“狀元”做“形象代言人”賺錢。對此,教育部從2004年開始,就明確提出叫停“炒作狀元”。 但直到2007年,一些省份才開始響應教育部的呼籲。張志勇表示,山東省政府辦公廳已經連續4年出台文件,反對炒作高考“狀元”和“高考升學率”。
  張志勇:為什麼要制定這樣的政策?我們整個社會對高考狀元、高考升學率和一種片面的“政績觀”綁在一起了。我們的教育已經不是為了真正育人,而是為了追求那個數字。
  雖然從教育部到地方明確提出禁止“炒作狀元”,但是每年一到高考季,“狀元”仍是錄取期間全國最引人註目的話題。對於如何能夠讓“狀元熱”冷下來,張志勇建議:
  張志勇:兩條。一是宣傳部們要有禁令,社會宣傳部門要有理性的思維,對升學率這種炒作的危害我們自己認知不認知。應該從中央開始禁止宣傳,要問責宣傳。第二是媒體要自律,媒體人要自覺,社會要自覺、理性。只要大家看到危害大於正面意義,就會少宣傳、不宣傳。
  無獨有偶。昨天,黑龍江省教育廳下發通知,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加強中高考信息管理,嚴禁宣傳炒作中高考“狀元”。各地教育行政部門不得向下級教育局和學校下達升學指標;不得統計、公佈升學人數、升學率等高考信息;除考生本人外,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及招生機構一律不准向其他任何單位和個人提供考生報名信息、考試成績以及錄取信息。
  其實,多年來,教育部一直要求對“狀元榜”進行冷處理。早在2004年,教育部就表示,希望各媒體和網站停止對所謂“高考狀元”的宣傳炒作,已在網站上公佈的請立即刪除。《2004年全國高校統一招生考試工作宣傳提綱》也明確提出,各地各高校不得對考生高考成績進行排隊,不得公佈考試優異者名單,不圍繞任何考生個人進行宣傳。
  儘管有這樣的禁令,省狀元,市狀元,縣狀元;理科狀元,文科狀元,數學狀元,英語狀元……各種名目的狀元在各地還是不斷被曝光,炒作之股風從未減弱。因為,一個狀元凝結著各方利益。學校炒作“高考狀元”,不僅有助於提高本校聲望,也能爭取更多上級撥款,讓更多家長心甘情願的掏出擇校費。地方教育主管部門則可借炒作“高考狀元”凸顯政績。一些單位和商家也想搭“高考狀元”的便車作宣傳,“高考狀元”牽涉到太多單位與個人利益,讓“高考狀元”炒作始終剎不住車。
  有評論認為,“高考狀元”只是高考的副產品,高考改革什麼時候能讓素質教育戰勝應試教育,“高考狀元”才會徹底從人們視線中消失。就目前而言,應試教育體制雖一時難以改變,但禁止政府部門與學校帶頭炒作高考狀元,卻不難辦到。不是能不能禁止的問題,而是想不想真禁止的問題。  (原標題:山東教育廳副廳長致信媒體:不要炒作高考狀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p55oppyu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